张洪庆,有着村民们羡慕的较高学历和招飞经验,曾在江苏省盐城市一家大型企业担任高管,年薪十余万元。年近四十的他因为一次偶遇,从此与人民陪审员工作结缘,年均调解近200件案件。
偶遇 言传身教挽回破碎婚姻
从调解新手到成立“老张工作室”,张洪庆骄人成绩背后,鲜有人知他陪审之路饱含的付出与艰辛。一次偶遇,使“白领”走上陪审员之路。
2008年7月的一天,张洪庆回家探亲路过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高作法庭,见一对年轻夫妇正在法庭门口吵闹着要离婚。
听明事情原委,他忍不住以自己对家庭责任的理解与坚守,语重心长地予以劝解。
在他耐心地劝解下,这对小夫妻羞赧地低头表示不再提离婚,回家好好过日子。
张洪庆不仅化解了一桩离婚案件,更是给高作法庭法官们留下了“此人实在是难得的好陪审员”的印象,时任高作法庭庭长的管维文力邀他加入人民陪审员行列。
恰巧张洪庆因家庭原因正考虑是否辞职回乡,就这样,他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
担任陪审员后,他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虚心向法官和同行请教。他的刻苦勤奋使他很快从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到能熟练运用法言法语,成为大家公认的“金牌”陪审员。
坚持 法佑青苗呵护学子成长
张洪庆在担任陪审员的几年内,年调解近200件案件。他发现,夫妻离婚家庭破裂,最终受害者往往是最无辜的孩子。
他一方面积极化解夫妻感情纠纷、努力弥补支离破裂的家庭,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障感情无法挽回的家庭中孩子的合法权益。
2014年夏天,张洪庆的父亲手牵一名年仅13周岁、满脸泪水的女孩小兰找到张洪庆。
“张叔叔,我要读书。”小兰哭着说。
正上初二的小兰原先是张洪庆父亲的一名学生,父母因感情不和闹上法庭起诉离婚,小兰母亲更是不顾法院将小兰判给父亲抚养的判令,强行让她辍学外出打工。其母还振振有词称女儿是她生的,让她读书还是打工完全由她定。
随后,张洪庆多次电话联系、主动上门沟通,向小兰的母亲阐述了小孩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强迫未满14周岁孩子外出打工的违法性。
在他坚持不懈地释法明理、耐心解说下,小兰的母亲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不仅有悖亲情,而且违反了法律,最终同意小兰继续读书,并交由父亲抚养。
责任 隐忍委屈化解土地纠纷
高作镇陈甲村张家和李家因为一地之争闹上法庭,张家认为这块地是自己承包的,理应是自己的,而李家则认为在这块地上种了十几年的树,肯定属于自己。
张洪庆为化解此事前去调解,结果两家对调解结果都不满意,吵到了他家门口,在街坊邻居的围观下指责他昧着良心收了对方的“红包”。
面对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激动情绪和街坊四邻投来的怀疑目光,张洪庆隐忍着一言不发。在两家人吵累了后,他才心平气和地向他们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解释调解的理由和依据。张、李两家都为张洪庆的大度宽容所感动,为他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所折服,很快心悦诚服地在调解书上签了字。
“情护‘小家’,这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法佑‘大家’,这是人民陪审员的责任。我这两个责任不仅要继续担当下去,而且要越做越好。”张洪庆说。